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建信息 · 正文

黨建信息

科學建構中國特色強國理論
來源: 發布日期:2017/04/19 10:42:16 點擊量:

新的曆史條件下,引領和支撐中國由大到強的科學理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應着眼于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科學建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理論。

當今中國正處于由大到強的關鍵曆史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6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克服一窮二白的物質束縛,沖破圍追堵截的外部封鎖,開辟了符合世情國情黨情的科學發展之路,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當今中國,已到了由大到強的關鍵節點。

民族複興前景空前光明。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達10.38萬億美元(不含港澳台),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升至13.4%,是日本的2倍,接近美國的2/3;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遠高于美國的15.3%。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與此同時,我國文化軟實力有了質的突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文化、中國道路和中國精神在全球的廣泛傳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可見,當今中國由大到強的總體趨勢已經明朗,民族複興前景空前光明。

建構強國理論任重道遠。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而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所處的國内外環境錯綜複雜,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前所未有。随着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我國的國際交流、合作、交融、交鋒不斷擴大,西方敵對勢力借機深挖“分化陷阱”,向我國滲透所謂“普世價值”,不遺餘力地虛無化我們黨和國家的曆史,不斷制造網絡意識形态事件,妄圖和平演變中國。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矛盾呈多發态勢,經濟增長速度、結構、動力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生态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特别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外,我們黨面臨“四種考驗”“四大風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領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這一切均表明,我們的強國之路絕非坦途,建構強國理論任重道遠。

圍繞“五位一體”總布局建構強國理論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内涵的深刻認識、規律的深度把握。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應緊緊圍繞這一總布局,在不斷推進“五大建設”的基礎上,科學建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理論。

圍繞适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經濟發展新常态,是中央深入分析國内外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戰略性研判。這為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供了新視角。經濟發展新常态下,我國經濟基本面發生了一些新變化,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在這一背景下,經濟發展雖然面臨轉型的陣痛,但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适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态,對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現實課題,如:怎樣運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怎樣主動作為、大膽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怎樣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發揮其“國之重器”作用;怎樣創造條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等等。因此,在經濟新常态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需要積極探索如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探索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規律,使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探索如何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使其進一步明确市場主體地位,完善治理結構,增強創新能力,創新發展新型國有企業理論;探索如何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消除隐性壁壘,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等等。

圍繞擴大人民有序參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是保證和發展人民民主、增強人民民主廣泛性與真實性的根本途徑。我國民主形式多樣,既有通過選舉人民代表,代表人民開展治國理政活動的選舉民主;又有通過廣泛讨論和共同商量,找尋全社會意願和要求最大公約數的協商民主。選舉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采用的主要民主形式;協商民主是我國将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與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的産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獨有和獨到的民主形式。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發展選舉民主,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協商民主搜集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強大功能,引導人民通過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為國家大政方針制定、國家治理現代化、依法治國實踐建言獻策,廣泛、深度、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實踐,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

圍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理論。古今中外,大國興衰的曆史充分證明:國家的繁榮和強盛,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支撐;國家的衰落和消亡,首先表現為文化的衰微。我國要在21世紀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實現物質富裕、科技先進、國防強大,而且要實現文化繁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鍵在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有機融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能夠取得兩大理論成果并指導中華民族取得前所未有的曆史進步,引導實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民族振興,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将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理論融入中國社會,使之與中國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指導,積極探索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繁榮發展規律,建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理論,不斷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圍繞協同共治,建構現代社會治理理論。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國家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即堅持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體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統籌推進,促進全體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将社會生活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推進國家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共同參與、協同共治。應特别指出的是,中國共産黨在國家和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協同共治更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因此,建構現代社會治理理論,應進一步探索中國共産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探索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在社會治理中的職能、作用及其有效實現形式。

圍繞“五化協同”,建構生态文明理論。作為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的“第五化”,綠色化被我們黨作為政治任務提出來,有鮮明的時代背景、緊迫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一些地區生态系統遭到破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堪重負。倡導綠色化,目的在于用科學的生态理念和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生态環境難題,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适應的生态文明。從一定意義上說,21世紀是綠色世紀、生态世紀,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生态文明,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構符合我國現實國情和未來發展要求的生态文明,應以綠色化為核心理念,既加強方向引領,引導人民群衆樹立科學的生态價值觀,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又加強理論研究,建構科學的生态文明理論,指導相關制度和體制機制建設,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

圍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構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理論。解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與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應堅持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有機統一,積極探索協同推進的科學規律。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建構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科學理論,不斷提高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本領,不斷增強我們黨應對各種風險考驗的能力,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上一條:黨的群衆路線蘊含的三大價值
下一條:抗日戰争的文化意義

bevictor伟德官网 - 韦德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中國 河北省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西大街106号 郵編:066004 聯系電話:0335-801719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