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于德國萊茵省特裡爾城。馬克思和他的偉大戰友恩格斯一起,既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又領導創建無産階級政黨,并始終堅持以科學社會主義武裝無産階級政黨,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各國共産黨人高舉科學社會主義旗幟,結合實際不斷為其增添新的光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制度、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産黨人将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貫穿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科學社會主義在與各種錯誤思想鬥争中産生和發展
無産階級在革命實踐中創立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和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的同時,開始建立無産階級政黨。在成立共産主義通訊委員會、宣傳共産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将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産主義者同盟,使之成為第一個無産階級政黨。他們為共産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産黨宣言》,成為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标志。馬克思提出,無産階級政黨“既不容許别人恫吓自己,也不容許離開正确的道路”。在創建共産主義者同盟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堅決與魏特林平均共産主義、“真正的”社會主義以及蒲魯東小資産階級社會主義進行鬥争。在此後領導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和推動各國無産階級政黨建立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繼續批判蒲魯東主義、巴枯甯主義、工聯主義、拉薩爾主義等錯誤思想。馬克思認為,無産階級政黨決不能拿原則做交易,決不能在理論上讓步,對于“極其糟糕的、會使黨精神堕落的綱領”,他決不會用“外交式的沉默”來承認,而會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給予無情的批駁。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和他“一生中對冒牌社會主義者所作的鬥争比對其他任何人所作的鬥争都多”。他們明确提出,加入無産階級政黨必須“無條件地掌握無産階級世界觀”。在馬克思、恩格斯畢生努力下,科學理論在先進政黨的革命實踐中展露出真理的光芒,先進政黨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增強了戰鬥力。
高舉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中國共産黨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迹的根本所在。鴉片戰争後,中國陷入内憂外患的黑暗境地,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中找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中國共産黨在其第一個綱領中明确提出,“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承認無産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争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在此後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斷勝利,創造和發展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形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
科學社會主義開辟人類思想的新紀元
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人類曆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将唯心主義從它最後的避難所即曆史觀中驅除,并系統論述剩餘價值理論,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哲學基礎和經濟學基礎。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唯物史觀從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産關系,并把它作為受生産力制約的一切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從而使人們在認識社會的發展,解釋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時,擺脫了唯心史觀的窠臼,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剩餘價值理論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再是一種臆造,而是根據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它使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大白于天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方面,“資産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對資本主義生産關系進行變革就成為必然;另一方面,無産階級反對資産階級的鬥争源于利益的尖銳對立,由于“無産者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财産的一切”。大工業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生産出自身的掘墓人,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便不可避免。共産主義社會的實現,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科學社會主義堅持人民的立場。共産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産主義運動不是空想社會主義那樣試圖利用調和手段來保障人們的幸福,而是站在人民群衆的立場上,使社會的大多數人從受剝削和壓迫中解脫出來,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與空想社會主義隻是把無産階級視為一個受苦受難的社會群體不同,科學社會主義把人類解放的曆史使命直接賦予了無産階級,并認識到人類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發展必須經過工人階級和人民群衆自覺的長期的鬥争才能實現。“曆史活動是群衆的活動,随着曆史活動的深入,必将是群衆隊伍的擴大。”隻有聯合最廣大人民群衆進行持久奮鬥,才能實現共産主義。這克服了空想社會主義輕視無産階級,幻想依靠個别天才人物和有産階級實現社會主義的觀點,找到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真正力量。
科學社會主義通過理論創新發展自我。馬克思否定了舊哲學關于理論産生和變化的認識,指出不是理論、範疇變換出現實關系,而是人們先建立社會關系,再“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範疇”。這就決定了理論觀念不是永恒的,而是不斷變化運動的。共産黨人的理論,也是“眼前的曆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理論不是教義,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正确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同一個國家各行各業工人的發展水平和不同國家的工人階級的發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實際運動也必然以不同的理論形式反映出來。馬克思、恩格斯告誡共産主義者,不能把他們提出的科學方法作為現成的公式去剪裁曆史事實,不能把隻在一定條件下起作用的一些原理解釋成絕對的原理,那樣會使他們的理論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他們強調,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和既定的曆史環境出發,對社會主義“這門科學的一切細節和聯系作進一步的探讨”。
讓科學社會主義旗幟在當代中國迎風飄揚
堅持共産黨的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線已經明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巨輪正在破浪前行,隻有堅持中國共産黨掌舵領航,這艘巨輪才能抵達光輝的彼岸。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國共産黨要進行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既要培元固本,也要開拓創新,既要把住關鍵重點,也要形成整體态勢,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是共産黨人的立身之本。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國共産黨能夠曆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千千萬萬中國共産黨人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理想信念隻有見諸行動才有說服力。共産黨人要在艱苦奮鬥中淨化靈魂、磨砺意志、堅定信念,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群衆感受到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的強大力量,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須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把黨的群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在經濟方面,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政治方面,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文化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社會方面,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進人民福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生态文明方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良好生态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堅持理論創新,不斷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它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遠遠超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闆,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符合我國國情、能夠實現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我們要不斷從群衆實踐中吸取營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作者:張達、苗偉、楊嘉懿,分别系天津市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