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群工作 · 專題學習 · 正文

專題學習

【思政講堂】馮骥才:書是文化的種子
來源: 發布日期:2017/09/11 10:52:35 點擊量:

“文學、繪畫、文化遺産保護、教育”,馮骥才稱之為自己的“四駕馬車”。

20世紀90年代,是馮骥才文學和繪畫創作的高峰期,但出于一份文化人的社會責任感,他開始投身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對馮骥才來說,這是一次自覺的轉身。

二十多年過去,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也蘊含着馮骥才的諸多心血。

除了身體力行地奔走在文化遺産保護的第一線,馮骥才始終堅持培養年輕後輩。“在教育方面,我注重兩個因素。一是責任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二是視野,秘魯作家、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說過,‘作家最重要的是視野’。在我看來,做文化也是如此,要有思想的視野、知識的視野,方能做好。”

在馮骥才心中,文化的事是民族的事,傳統文化是民族複興的基礎。“我國是文化大國,最高決策層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态度很堅決。對我們這些從事文化遺産保護的人來說,就要像武訓辦學一樣,不斷呼喊,把知識分子的先覺想法變成全民的文化自覺。”

每本書都來自一種情懷

近年來,由于身體問題,馮骥才下去從事文化遺産保護的時間有所減少,又開始“不自覺地有一點轉身”,放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時間日漸增多,作品也不斷推出。

“有時寫作來自一種機緣。”此次由青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意大利讀畫記》的創作也正是如此。

2016年10月,馮骥才應邀去意大利出席好友韓美林的藝術展覽開幕式,之後便來了靈感,圍着亞平甯半島的中北部繞了一圈,将那些曾經被文藝複興的光輝照亮的地方一個個跑下來。重點是看藝術:建築、雕塑、畫,特别是畫。

“作家看畫,看畫後邊的東西。”馮骥才說,畫後邊的東西不是看出來的,是讀出來的,因此,他将此次看畫的随筆命名為《意大利讀畫記》。

馮骥才說:“比較是一種獲得思想的方法。”《意大利讀畫記》這本書看起來是寫意大利,但仍然離不開他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我是從中國文化的視角來看意大利的文藝複興。在此之外,我希望把一種精神介紹給國人,就是意大利人對自己文化的尊重。”

馮骥才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财富是他的經曆,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它的經曆和傳統。

“如果真愛自己的文化,就會對自己的文化産生情懷。”馮骥才說,“我的每一本書,都來自一種情懷。情懷不是你走進它,而是它走進你。如果我們真愛我們的文化,就應該讓它走進我們心裡。”

“書是文化的種子。”在馮骥才看來,今年的書博會放在廊坊舉辦的一個重要意義,和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緊密相關,而書博會的舉辦,就是播種文化。“今天播種,不會馬上有收獲。培育、滋養一片土地上的文化,需要一點一點地努力。”

上一條:【思政講堂】殷殷關懷暖香江 高瞻遠矚展未來
下一條:【思政講堂】李克強主持國務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講座

bevictor伟德官网 - 韦德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中國 河北省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西大街106号 郵編:066004 聯系電話:0335-8017199

Baidu
sogou